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更新时间:2019-05-18 17:13:53作者:李天扬老师

4.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6.扫墓

第一个清明扫墓的:晋文公 第一个清明被扫墓的:介子推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为您推荐

大学生养“纸箱小狗”,“趣味社交”火遍高校

继养花花绿绿的多肉植物后,当代大学生又开辟出一条新的饲养之路。疫情防控下,他们点满自己动手能力的技能点,用原本废弃的快递箱创造出了形形色色的“新式宠物”。从

2024-02-27 19:35

晋级教育窦昆:让孩子动手、动脑、动心,感受到素质教育的魅力 (1)

看点:由搜狐网、搜狐教育主办的“2023搜狐教育年度盛典”于2023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办,本次盛典以“看见更大的世界”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

2024-02-19 11:48

江西财经大学携手印尼三宝麟大学,共同谱写“一带一路”教育增速新篇章

雅加达/ 2023年11月27日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江西财经大学的代表团近日来到美国亚利桑那大学雅加达校区进行访问,并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与三宝麟大学的合作办学项

2023-11-28 15:51

金砖大赛首届婴幼儿照护职业技能赛项区域选拔赛(第八场)在南通开幕

  11月24日,2023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首届婴幼儿照护职业技能赛项区域选拔赛(第八场)在南通职业大学举行开幕式。南通职业大学党委书记羌毅,金职伟业

2023-11-28 10:07

北京大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变时装秀,生活经济学课堂脑洞大开

近日,一次生活经济学的公开课,摇身一变成为大学生展现年轻生活态度的早春时尚秀场,快速在各大社交平台引发围观。不拘泥于传统课堂的形式,本次公开课以一场别开生面的T台走

2023-02-28 19:35

增长超过300%!职业教育这条路上,优路教育做对了什么?

今年5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撰文写道:要继续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一招,解决好「技工荒」、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等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

2021-08-06 11:18

加载中...